郑劲松

郑劲松,西南大学校工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北碚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诗界》杂志特约主编。曾在《中国作家》《星星》《时代文学》《滇池》《光明日报》《诗歌月刊》等报刊发表诗文、小说300余篇(首),获第二届孙犁散文奖,首届林非散文奖,第二、三届世界华文诗杯新诗奖,首届、第二届重庆晚报文学奖,徐霞客文学奖等,出版有散文集《永远的紫罗兰》。


郑劲松:他用另一种形式的版画刻写灵魂
  2021-11-20

可以说,这正是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的一大文化密码。鲁迅版画式的文风,首先来源于对版画的热爱与认知,他着力推进版画,或许也是从另一个侧面推进一种有力度、深度、温度的文风。

延安创立的鲁迅艺术学院,名符其实。“鲁艺”绝非借了鲁迅的名头,也绝非仅仅为了纪念和秉承鲁迅精神,而是基于鲁迅本身对艺术特别是美术理论的引进、阐释和中国化的建构,这其中,木刻版画又首当其冲。阅文史资料知,鲁迅先生喜欢古版书里的木刻插图,曾颇费时间和金钱复制出版了古代木刻插图《十竹斋笺谱》,他还长期与 50 余位木刻青年往来,为他们寄书籍、买刻刀、送宣纸,自费出版这些青年的木刻作品集,并收藏了 2000 余幅 30 年代青年画家的木刻作品以及 2000 余幅外国版画家作品。

有人在文章中回忆说,当年鲁迅在偶然在书店目录上看到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无辜的母亲被战争夺去儿子的惨烈,悲壮和愤怒生生地扑面而来,鲁迅血往上涌,本不柔软的头发顿时像刺猬的刺一般直立起来,他拿书的手有些颤抖。”这就是艺术大师与文学大师的一次灵魂震颤。鲁迅先生被珂勒惠支大师作品的张力震撼和征服,便通过在德国留学的青年朋友徐诗荃购买多种她的画册,还委托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购买珂氏的版画原作,仅1931年4月至7月,鲁迅就两次购得珂氏版画22件,价格不菲。鲁迅发现这位“民众的艺术家”和自己的艺术主张竟然是那么一致,便开始发表她的作品,宣传、推广她的艺术,其目的是为中国的青年画家找到可以学习的榜样。1935年,鲁迅打算自费编印一本珂氏的画集,精心选出21件版画,并购买上好宣纸,委托郑振锋在北平故宫博物院用珂罗版精印,当103套作品画页运抵上海,鲁迅与许广平席地而坐,把为了省钱而在上海印制的封面、前言以及他亲自撰写的序目和画页依次排序,再送往印制厂装订。画册装订完成,鲁迅又亲自用毛笔在上面编号,并注明“有人翻印,功德无量。”这时已是1936年5月,身患重病的鲁迅把其中30册寄往国外包括画家本人,40册赠送国内木刻青年和作家、朋友,另外33册低价发售。

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重述鲁迅先生与版画的掌故,意在说明:先生之与版画,如同他的文学一样,有着一种深刻的生命关联,先生能够被誉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之父,理所应当。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