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劲松

郑劲松,西南大学校工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北碚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诗界》杂志特约主编。曾在《中国作家》《星星》《时代文学》《滇池》《光明日报》《诗歌月刊》等报刊发表诗文、小说300余篇(首),获第二届孙犁散文奖,首届林非散文奖,第二、三届世界华文诗杯新诗奖,首届、第二届重庆晚报文学奖,徐霞客文学奖等,出版有散文集《永远的紫罗兰》。


郑劲松:他用另一种形式的版画刻写灵魂
  2021-11-20

他用另一种形式的版画刻写灵魂

——写在西南大学博物馆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馆藏版画展

毋庸置疑,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不久前,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逝世85周年,西南大学博物馆馆藏“21世纪中国首届黑白木刻画展”重新展出,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鲁迅的全新视角。一则是鲁迅先生被誉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之父,他为推动木刻版画在中国的勃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则是版画本身又为人们重新认知鲁迅的文学精神打开了一扇窗户,或者新辟了一条路径:鲁迅的文字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木刻版画,他在一刀刀地描绘、刻写、解剖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的杂文以及他的小说、诗歌、散文,往往被比喻成“匕首”“投枪”,如果联系到木刻版画的特性及其在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战时期发挥的独特战斗作用,这就不再是比喻,而是鲁迅文字的一种本真。他的文学风格的冷峻、尖锐、深沉、逼真以及处处透出的文化、生命、哲学的那种“痛感”、“彷徨”、“清醒”、“呐喊”,不正是精深的版画艺术真谛么?不也同样是一种值得敬仰的战斗精神么?所以,笔者认为,鲁迅的文学与版画有着一种内在的精神对应,一种异形同构的美学力量。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