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到开学第一周,我都会接到不愿上学的孩子前来咨询,今年也不例外。
▼
案例一:假期玩游戏,上学了,害怕受到老师的处罚。
小刚的父母是做生意的,每天忙得早出晚归。小刚自从上了初中后,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已经是个小大人了,要学会管理好自己!”
假期里,每天小刚的父母起床上班后,小刚还睡在床上。父母心疼孩子上学时起得早、睡得晚,就想在假期里,让孩子补补觉吧!所以,假期中的小刚,总是睡到自然醒。等父母回家时,小刚会把书和本子摆在桌上,说自己已经做了多少作业,但事实上是起床做一会儿作业,小刚就开始打游戏,玩手机。
这样的日子,在小刚看来过得很惬意,以至于父母让他和亲友们一起旅游,小刚以作业未完为由,拒绝外出。父母听后蛮高兴的,说,这孩子,终于长大了!可谁知开学了,孩子不愿去报到,拒绝说出理由,这不,被家长“押”来做心理辅导。
▼
与小刚沟通后了解到,小刚之所以不说出事实真相,主要是因为:
1.看到父母成天忙碌,他躲在家里,玩游戏、玩手机,感觉对不起家长!担心父母知道真相后,会伤心;更害怕,母亲以后不断用此事来唠叨。
2.没有完成假期作业,怕被老师批评教育、处罚,面子上过不去。
3.游戏还没有玩够,还没有收心,没有做好上学的心理准备。
4.因为没有做完假期作业,肯定是要补上的,而开学上课后,每天又有许多的作业,担心作业多了,更完不成。
▼
交谈后,小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起制订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1.和家长沟通,并请家长不要以此为由,劳叨个没完;
2.和老师协商,延迟交作业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作业补齐;
3.调整好作息时间,尽快恢复和适应上学的节奏;
4.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好,并努力克服缺点,勇于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帮助。
由此想到,孩子的自控力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样好,其实每个人,都想轻松、愉快一些,别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家长再忙,该督促、监管的要督促、监管。
▼
案例二:你怎么不生个“别人家的孩子?”
这学期,小勇该上六年级了。整个假期,都没有得到休息。由于五年级的成绩不好(成绩80多分),父母担心他考不上好的中学,假期中,请了家教帮他补习课程。然后,又学习六年级的内容。另外还学习了钢琴、演讲、英语、书法、篮球、跆拳道。
看见别的伙伴,到处游玩,他也给父母提出,想出去玩玩。父母总是说,你看,谁、谁的孩子成绩那么好,钢琴弹得那么好、字写得那么好……人家当然该玩儿喽,如果你像他们那么好,我们也会带你到处去玩。你现在该努力的时候不努力,长大就会比别人差。每当家长这样说的时候,小勇都无言以对!
前几天开学的时候,小勇不愿意去学校上学了,无论父母怎么做工作,就是不去上学。无赖之下,母亲给小勇说,我们找心理老师看看,到底是你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如果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就改,是你的问题你就改。
和小勇交流后了解到,他从小就被妈妈带着学这学那,妈妈是把他和单位的孩子比着学,张阿姨的孩子学钢琴,妈妈也要他学钢琴;李阿姨的孩子学英语,妈妈也要他学英语;朱阿姨的孩子学演讲,妈妈也给他报演讲班;陈阿姨的孩子学跆拳道,妈妈说为了防身也要他学跆拳道……
小勇为了学这些东西,从小到现在,很少玩。
小勇说:“在学校得了奖,妈妈会比我自己得奖还高兴,会高兴半天;如果别人家的孩子得了奖,我妈也要说半天。我都是提前学习要学的课程,真正上课的时候,我觉得反正都懂了,就不怎么听课,考试的时候,会粗心大意,成绩不那么好了。我妈就着急了,逼着我去补课。我真的搞不懂,我妈是怎么想的,总是拿我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她那么喜欢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不生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呢?”
面对孩子的询问,我只好把家长请进咨询室。
小勇妈妈说,自己从小学到大学都比较顺利,工作、家庭都不错。尽管别人都羡慕她,但和好的同学比,自己还是差一截。如果自己一直努力,考个好大学,说不定工作、家庭会更好。才想好好培养孩子,别让孩子跟自己一样过得平淡。想让孩子通过努力,生活更幸福。
▼
想过得更幸福有错吗?没有!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有错吗?当然也没有!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呢?你自己认为的幸福,别人也会认为是幸福的吗?
幸福没有统一模式,每个人有自己的标准,是否幸福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作为父母,有没有想过,到底想给孩子怎样的幸福呢?是孩子想要的幸福呢?还是你认为的幸福呢?
注:文中案例经过改编,切莫对号入座!
作者简介:邱驷,网名“顺顺”,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心理咨询师,团体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EAP项目管理师,员工心理援助高级咨询师,员工心理援助咨询师、讲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会员,中华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ISCPC)会员,重庆市评估研究会家校共育工委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