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激烈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孩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但同时又会有一些迷惘、兴奋和不知所措。那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选专业和选学校
相信大家都在考完后悄悄算了一下自己的分数,那在成绩出来之前就可以以自己估计的分数作为参照点,查一下自己大概在往年哪些学校的录取线以内,有一个心理预期。
填志愿一般来说纠结的有两点:第一,是选一个排名好一点的学校呢?还是选一个我喜欢的专业?当然啰,这是因为如果要学校优先,就不一定能够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而如果要专业优先,就不一定选到自己满意的学校。如果你的成绩足够好,就不需要为此费心思了。
如果纯粹从就业来看,好学校比好专业更具优势。而从自身发展来看,应该专业优先,因为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的动力要大很多,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的开心程度、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和充实感会强很多。
也有学生会这样选择:先选学校,进校后再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这虽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要事先清楚的一点是,每个学校有关转专业的规定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自由,有的则规定严苛。
还有就是,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放松了自己的学习,把转专业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等到要转专业时,发现自己根本不符合条件。
不管怎么说,无论选学校还是选专业都要选自己满意的而不是家人或者外界满意的。毕竟未来的路是你去走,路途中的酸甜苦辣是你去感受和体会。
第二,我到底喜欢什么专业?不要以为这不是一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大问题。很多孩子还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建议到专业的机构做做咨询,现在有不少的测评软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学会独立
曾经的十几年一直在为高考而奋斗着,很多家长有着“你好好读书就好,其它放着我来”的教育观,导致孩子根本不懂如何去照顾自己。近几年,入大学无法适应而退学甚至家长陪读的报道比比皆是。在踏入大学之前,我们就要学会一些技能,让自己成长起来。
比如学会收拾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至少把自己的卧室收拾整洁,也不至于到了大学被同学吐槽像生活在垃圾堆里;学会自己洗内衣和薄衣服,厚的不方便的衣服可以放进洗衣机里洗(有的孩子连洗衣机都不会用呢);学会计划自己每天的饮食和生活,荤素营养搭配、劳逸结合,让自己更健康更快乐;学会一个人处理问题,不要事事丢给父母。一个人在外面,你就是自己的一片天!
三、适应社会
都说大学就是学校和社会的衔接,其实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你能在大学中看到很多人情冷暖,你能看见很多原来埋头学习无法看见的社会事件,你也能感受到身边人待人处事的悄然变化。
那在踏入大学之前,为了减少未来的不适应,你可以利用假期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甚至去打工,体验一下社会生活。现在有一些活动很有趣,比如去剧场帮忙引导入场、在一些贫瘠的山上种树种草、福利院和孩子玩游戏,既可以做做公益,还可以让自己了解一下书本之外的世界。
四、自律管理
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你的身后总有一个监督者,想偷偷懒吧,第二天老师的电话就打到家里了。慢慢地,也导致了学生们更需要老师来引导安排,自己只用执行,甚至没有了监管都不会执行或不会好好执行。
到了大学,很多事情得靠自觉,老师绝不会和原来的一样天天追着你做作业、交作业,甚至连走到教室都需要你自己要求自己。理由很简单,从年龄来看,你已经是成年人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了,你已经有了独立承担责任的资格。因此,大学的管理和中学是完全不同的,大学的学习也和中学大不一样。
这个时候,自律非常重要。缺乏自律的学生,一旦进了大学,就可能打游戏打得昏天黑地,然后躺着进医院;也可能一觉睡20个小时,根本不去听课,等等。
因此,你要学会自律。而首先要做的是,你要对自己有一个时间规划和未来目标。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经过哪些努力,你要怎么分配你的时间去做这些努力。
自律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简介:邱驷,网名“顺顺”,(公众号:伟清思维课ID:whuthinking )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心理咨询师,团体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EAP项目管理师,员工心理援助高级咨询师,员工心理援助咨询师、讲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会员,国际中华心理咨询师协会注册会员,重庆市评估研究会家校共育工委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