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

80后,重庆巫溪县人,公务员。中国新闻摄影家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

藏书7000余册,先后在《诗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

2012年出版个人通讯作品集《小人物讲大道理》。

唐文龙:巫盐天下|己——盐战风云(四)
  2021-04-24

累了,歇歇脚,扁担头挂着两个竹筒,一筒装水,一筒装酒。

水能解渴,酒能解乏。

酒还能壮胆,这巍巍盐道,到处是盐背子流下的血汗,到处是死难将士的冤魂。

皇朝更替,受苦的是熬盐贩盐的盐民,死难的是冲锋陷阵的将士。

这次仍然如此,公元960年春,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国号为宋,开始南征北战,又一个伟大的朝代开始了。

这一朝,三峡盐业繁荣,连苏东坡都写词赞誉。

这一朝的盐道上,血雨腥风主要有两次,开拓疆土和保家卫国。

开拓疆土是在赵匡胤登基之后,他的兵马得结束五代十国的纷争动乱。

这时候的三峡盐源,还属于后蜀国主孟昶的占领之下。

乾德二年(964年)四月,宋军宁江军节度使刘光义,率军自归州(今湖北兴山南)沿长江西上,在距夔州30里处舍舟登陆,先夺城东过江浮桥,然后乘舟而上,一举攻占江防重镇夔州,击破后蜀川东防御体系的枢纽。宁江军,五代时候的方镇名,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设置,治所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刘光义的军纪严明,后蜀万(今重庆万县)、施(今湖北恩施)、开(今重庆开县)、忠(今忠县)四州刺史皆出城投降迎接,宋军迅速占领峡中的所有州县。

开疆拓土的战争结束,三峡休养生息,盐业产业得到复苏,宝源山熬盐产量更是居于四川所有盐泉之首。

这样的骄傲一直持续到南宋末年,300多年时间里,经济发展达到极盛,甚至超过盛唐。

南宋末年,三峡再次陷入战争风云之中。

这次的保家卫国,是南方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对决。显然,长期挥鞭跃马的蒙古铁骑比长期使用锄头镰刀的南方民族在作战方面更占优势。

公元13世纪,蒙古汗国在草原上崛起,成吉思汗的战马横冲直撞,扬威亚、欧两洲。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正式发动对南宋的大规模战争,将战火引向巴蜀地区,巴蜀也成为宋蒙战争的三大主要战场之一。

其实,还是在宋蒙联盟期间,蒙军就已经通过宝庆三年(1227年)的袭掠,于绍定四年(1231年)借道伐金,将巴蜀的屏障与门户相继破坏。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大将阔端率军大举入蜀,十月攻破成都,随后横扫四川全境,相继攻破成都府路、利州路、潼川府路所属许多州县。“五十四州俱陷没,独夔州一路及泸、果、合数州仅存。”

这时的夔州三峡,仍然还掌握在南宋手中,但已经岌岌可危。

游牧民族的战法主要是掠夺,这次在四川烧杀抢掠之后,迅速打马回撤,退出四川。

两年后,也就是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大将塔海率军也走了当年唐朝李靖入川的线路,自金州(今陕西安康市)古盐道越大巴山,横扫至开、达、忠、万等州,在瞿塘、夔府、巫山、大宁等地,刀锋所指,所向无敌。嘉熙三年,塔海率军再次入犯,一路沿嘉陵江南下进攻重庆;另一路(汪世显部)沿渠江而东,经达州而下开州,相继攻下万州、夔州。

游牧文化滋养的蒙古大军,在古盐道上进进出出犹如在草原上驰骋。

这样的掠夺式战争一直持续到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大举兴兵攻击南宋。

当然,现在来看,都是中华民族朝代更替的一部分了。而在当时,南方的南宋王朝和它的子民们,都在用最后的努力保卫着脚下的土地。

流血、断头,不能丢了祖祖辈辈守护的家园。

宝源山如此,三峡如此,盐民们亦如此。


在这之前,天府之国的巴蜀,风调雨顺,民众勤奋,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成为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之地。从1165年南宋与金达成“隆兴和议”算起,到1227年蒙古军队第一次入侵四川前的61年时间里,四川向中央政府大约每年输送钱赋三千万缗,全国税赋总收入为一亿多缗,占到了国家府库约⅓的钱赋。

这样的财富,肯定受到蒙古大军的眼馋,当然也受到南宋政府的重视,于是加强了对整个四川地区的治理和防卫。

赵宋朝廷开始在四川各军事要塞修建大量的防卫设施,尤其以当时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兼夔州路转运使余玠修建的堡垒防卫策略成效最为显著。从余玠兼任当时川东的多个职务也能看出,皇室对于这条盐道的重视。

对于盐道的重视,其实是对于盐税的重视。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天生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步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依山修城筑寨,聚集兵马粮草,星罗棋布,庞大的山城防御体系逐步建立。

这个防御体系由20座城堡组成,三峡地区就有万州天生城、梁山军赤牛城、夔州府白帝城和大宁监天赐城四处防御。所有城堡都建立在天然生成的悬崖峭壁之上,绝对高度不甚大,但地势险要,平地拔起,四周平岗错落,更加显得峥嵘嶙峋之伟岸;而在山顶又坡缓宽平,连绵百十亩甚至数十里,有田土可耕,有泉水可饮,有林木可用,足以容纳众多民户和驻军。这些城堡多背倚崇山峻岭,面临滔滔大江大河,水陆相连,易守难攻,兵民一体,耕战结合,从根本上扭转了四川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大宁监的天赐城,就位于今天的巫山县龙溪镇天城村境内,大宁河边,挟盐道之险,属大宁厂宝源山食盐进入长江的要冲之地,既可作为金州(今陕西安康)、房州(今湖北房县)进入长江水道的屏障,又可随时支援夔州,军事意义重大。

远为鄂陕咽喉,近为夔门锁钥。

时间流逝,天赐城遗址绝大部分墙垣已经不在,仅少数地段仍依稀可见垒石为城的痕迹,周长3200米,面积0.8平方公里。东、西城门相距约1.5千米,在东门松树林中一块岩石之上,保存着一块摩崖石刻,碑额篆书“大宁监创筑天赐城记”9个大字,碑身高2米,宽1.23米,全文419字。碑记在道光年间编印的《夔州府志》,光绪年间编印的《大宁县志》中均有记载。天赐城西门处还有另外一处高大的石碑,当地居民称为“大石碑”,与刻有碑记的东门“小石碑”相对应。“大石碑”位于一青色砂岩上,原高8米,因风化严重,现存部分高1.85米,宽1.62米,字迹多半已经模糊不清,依稀可以辨认出“以人心为金汤,以人材为武库”“有险为难,故以险守”“与民共守,战胜攻取”“又有天下之壮忠,信甲胄礼书……”的字样。

血写的誓言,刻入石碑的忠壮。

盐民们,用誓死的决心,保卫自己的家园。

这一战,没有合川“钓鱼城之战”打得那么时间久远,对历史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所以在史籍中鲜有记录。

《巫溪县志》记:“(1276年),蒙古军围困大宁监城。军民浴血奋战溃围”。

不足20个字的后面,是巫巴山地先民对家园的坚守。

那次城破,万千兵士血洒城楼,万千家庭流离失所。

那次城破,元军也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双方混战,杀得天昏地暗。

所以这一战的7年后,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朝中央政府“升大宁监为大宁州,大昌县入于州,辖隆化、洵阳、平利、石泉等县。”

也是在这一年里,后来推翻元朝政府的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在句容(今江苏句容)出生。

蒙古军队曾经震撼整个地球,但在建立元朝政权后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

接替元朝的,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在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出兵攻克夔州,明昇(明玉珍之子)的大夏政权投降,到冬季,三峡地区与整个四川各地均完全归属于明王朝的统治之下了。

明朝国运276年,到中期经公元1449年的“土木之变”,国力由盛转衰。1505年朱厚照即位,为明武宗,年号正德。清代野史里常说他极好逸乐,导致正德年间战事频生,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

在宁厂上空,亦是如此。战火弥漫,硝烟滚滚。

这场战火,是两个外地人烧起来的,一个叫鄢本恕,一个叫廖惠。鄢本恕来自四川营山,廖惠来自四川邻水,都是因家乡遭遇水旱灾荒,流落到宁厂的劳苦灶夫。

原本以为在这个“不耕不织”的宁厂能够求一份生路,可哪知自古这里就是赋税严重的地方,盐铁,从来都是统治阶层赋税的重要来源。盐官大肆搜刮盐课,严刑拷打缴不起银两的灶夫,激起了盐工们的愤怒。鄢、廖悄悄谋划举义,到正德三年(1508),湖广生员崔蓬头率暴动群众80余人来到大宁。鄢、廖率千余灶夫随即响应,联合攻打大昌县。

在攻城的战斗中,崔蓬头牺牲。鄢、廖于是就当了义军首领,率军转移至湖北郧阳五溪镇,遇蓝廷瑞经商到此,也加入了义军队伍,同走汉中,参加起义的饥民“众至十万”。

几年征战,从宁厂宝源山盐场走出来的灶夫,发展到蓝廷瑞自称“顺天王”,鄢本恕称“刮地王”,廖惠称“扫地王”,众十万余,置四十八总管,蔓延陕西、湖广之境。到正德六年(1511年),鄢、蓝义军与河北江西等地起义军相呼应,形成了影响全国性的农民起义高潮。

朝野震动,明王朝急令刑部尚书兼左都御史钟洪,总制川、陕、湖广、湖南四省军务,与四川巡抚林俊,分道“进剿”。

朝廷军队来势凶猛,义军寡不敌众。

正德五年,廖惠在率兵进攻四川通江时,血战至死。第二年六月十六日,鄢、蓝被钟洪设计,中伏被擒,明王朝即派遣锦衣卫,在东乡杀害了二人。

这场发源于宝源山盐泉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这场战争被详细列举出来,一是为了说明,盐民们发现了宁厂,劳作在宁厂,但真正控制着盐业产业的还是部分阶层的人。普通民众虽然天天守护着贵如黄金的白盐,但仍然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这是当时生产力低下和特殊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另外也是为了引出一个经常被宁厂的介绍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鄢本恕、廖惠起义比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还早300多年。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指:1831年开始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开始的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也正是在三大工人运动催生下,开始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从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其影响非凡。

宁厂的鄢本恕、廖惠起义发生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明朝时期,1509年的时间也比三大工人运动早了300多年,同时鄢、廖等人不是农民、不是牧民,属于纯粹的手工业者、无产阶级,但他们缺乏自己的政治诉求和理论支撑,所以其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社会的分类研究由西方哲学界把持,他们不可能了解更不可能把这个事例纳入到世界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进程的研究中去分析,但可以证实的是,在宁厂,什么都在尝试,什么也都在发生,包括这看似遥不可及的无产阶级起义运动。

这场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人数10万之众,历时6年之久,影响遍及川东、川北、陕南、鄂西等地,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令朝野震惊。所以战火熄灭,产生的直接结果是明王朝下令减轻大宁盐场灶夫的负担,其后在四川全省范围内减轻盐课。

据《大明会典﹒盐法》记载,“正德四年(1509年),四川大宁各灶丁,止令办纳原课。”正德五年又规定:“……除彀多余之数外,多余之数,许缺盐场分灶户自相贸易。”到了嘉靖四年(1525年),“将四川盐井卫实在旗军一千二百名分为四班,二年一换。每班拨军三百名,同民灶五十名,各与官房住坐,日逐煎办盐斤,听其自由贸易,以为衣、粮之资。每军该支月粮,扣留在仓,准(比照)前项盐课。各军有事,仍听调用。拘各余丁,更替煎烧,无事随班操练……”嘉靖十年(1531年)“题准四川大宁、云安等一十五场额办盐课俱照弘治十五年则例……”

《大明会典》的记录说明,随着三峡盐夫起义,迫使明代朝廷不得不及时减少针对盐民的税赋,对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稳定三峡盐业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聪明的嘉靖皇帝,把军队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盐场劳作,不仅有效解决了因为战争引起的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又解决了士兵粮食、衣物的开支压力,还通过军队进驻解决了监督、掌控盐民动态的问题,跟三国时邓艾的政策一样,起到“一石三鸟”之效。

这就是宁厂,水静静地流,两岸,存在了太多,逝去了太多。

这就是宁厂,炭火熄了,影子还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简介:唐文龙,80后,重庆巫溪县人。喜摄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用色彩和形状表现哀愁与欢乐。喜文,当过农村小学教师,做过党史研究工作,获得过没有记者证的重庆市首届十佳“田坎记者”称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华龙网“鸣家”、重庆晚报“夜雨”专栏作家,重庆市文旅融合专家库成员。发表各类诗歌、散文等文学和新闻作品百多万字,多次在各类征文、摄影比赛中获奖,出版有《小人物讲大道理》,长篇文化散文《巫盐天下》,一直敬畏着文字。喜书,好读书不求甚解,获得过重庆市第七届十佳读书人称号,一直自娱自乐,对镜黄花,临窗醉月。网名“黑蚂蚁”,毫不起眼,柔弱渺小,但始终模仿着蚂蚁的姿态,坚持,坚韧,倔强地爬着,虽然慢了点,但一直向前……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