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了,主要表现就是脉搏的不整齐,这早在公元3世纪的《脉经》中就有论述,现代对房颤的认识起于1826年,并在1906年由荷兰医生Willem Einthoven用心电记录仪记录了下来,从此让大家开启了对房颤的现代研究。
房颤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就是心房收缩的P波消失,代之以细碎的f波,同时伴有心室搏动的QRS波完全不规则。
目前房颤是是个多发病,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差不多每4个人中就有1人有房颤。
房颤有什么危害?
因为房颤时心房的收缩功能丧失,同时心室收缩不规则,导致心脏排血功能下降,降低心功能,增加疾病的死亡率,扩大心脏,导致动脉血管栓塞,同时部分病人出现心悸等不适。
其中最重要的是会导致脑卒中(中风)。因为心房有一个附属结构叫左心耳,是一个连接在左心房的细长的凸起。在房颤时,淤滞的血液在左心耳容易形成血栓,并在心脏活动时脱落,随血流堵塞动脉,其中大多数是堵塞脑部血管,导致严重的偏瘫,据统计有1/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房颤引起的,常常致残致死。因为发生突然,事前没有预兆,犹如一个潜伏的狙击手,突然致命而不知凶手竟然是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