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劲松

郑劲松,西南大学校工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北碚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诗界》杂志特约主编。曾在《中国作家》《星星》《时代文学》《滇池》《光明日报》《诗歌月刊》等报刊发表诗文、小说300余篇(首),获第二届孙犁散文奖,首届林非散文奖,第二、三届世界华文诗杯新诗奖,首届、第二届重庆晚报文学奖,徐霞客文学奖等,出版有散文集《永远的紫罗兰》。


郑劲松:“双晒”:融媒体时代的多赢传播
  2019-04-22

“晒文化 晒风景”,重庆近期开展的“双晒”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备受好评,值得点赞。

作为多年从事高校宣传文化工作和新闻传播教学的教师,我一直喜欢关注本土的大型新闻宣传活动,这次“双晒”一经推出,就令人惊艳叫绝,尤其是其鲜活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报纸、电视、网络以及各类官方新媒体分栏目、分版块的“齐奏”,堪称全媒体及融媒体时代的创新之举,这次活动必将成为一次现象级传播案例。

“晒”:“行千里致广大”的形象表达

文化即是风景,风景即是文化。名为双晒,但精神内涵与价值理念却是天然一体的。虽然这次“双晒”的主要功能好像是“文旅”推介,但笔者认为,其功能效应早已超越或拓展了这一直接的现实的目的。仅仅从目前,也就是3月25日首晒推出“万里长江 天生云阳”以来,已经以这种方式为读者或观众献上了云阳、秀山、南川、长寿、璧山、忠县等几道美轮美奂的“大餐”,各区县的“书记晒文旅”“区县故事荟”“炫彩60秒”三大主题,经由重庆主流报纸、重庆卫视、上游新闻、重庆发布、新重庆客户端等等分时段整体“晒出”,“讲好区县故事,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美妙乐章,各区县展开浑身解数、使出看家本领,用最优美的故事美文,配之以最精彩的图片或影像,探寻、描述、讲解本地最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特色风物、人文风韵和城乡风貌之美,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赏阅各区县最经典的人文风情画面和文化旅游故事,可以说,这是一次将习近平总书记“两点”“两地”发展定位与“两高”要求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生动呈现,是“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取向的形象表达,令人大呼过瘾。

“晒”:指尖时尚惊艳了时光

“晒”是近年伴随着新媒体而风靡的新词,是当下90后、00后为主的青少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网络化的“指尖”时尚。所以,我以为,本次“双晒”能给高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冲击。人是最受环境影响的社会生物,对于生活于斯、成长于斯、学习于斯的大学师生而言,这种时尚化的“双晒”,如同向高校师生打开了身边的一道平日似乎不太关注的“窗户”,只要启窗而观,师生们会突然发现,身边的风景如此美妙,本土的人文如此深厚,这一道美轮美奂的文旅“套餐”,一时间让人感觉“惊艳了时光”。因为,本土大学师生正是本土文化特别是本土旅游文化的重要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未来的传播者,而如何增强其对重庆本土文化、风景的认知认同,本身是一个难题。“双晒”活动就是很好的一次破解。丰富的人文与旅游资源,可以经过这种别开生面的传播方式而成为教育与教学资源。

“晒”:文化家底的集体“曝光”

重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成名”的构成要素绝不仅仅只在主城的相关文化,而是包括整个重庆所有区县一体的历史与文化。从宏观层面来讲,地理意义上的山水文化、三峡文化,历史意义上的巫文化、巴文化、三国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以及移民文化等,这些文化又正好依存于相应的景观之中。各区县或多或少都有着系列文化和景观的元素。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双晒”还从微观层面,由各区县实现了自然、文化、历史、现实发展的一种“打通”,各区县自有闪光的“点”,共同组成文化与景观的“线”,展示重庆文化、景观的“面”,最终势必构筑起重庆文旅综合的多元的立体化的“体”。各区县这次“双晒”,在“点”的挖掘、寻觅、发现、放大、美化上可谓做足了功夫。比如,秀山县的洪安古镇与边城文化风情,以及她的花灯文化等,可以说,是一次细节的、诗意的唯美的而且是故事化的传播。再如,云阳篇中对“景云碑”——作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来龙去脉的详细描述,就揭开了东汉时期三峡地区政治、地理、移民等史实之谜。对“龙缸”形成之谜的探求、恐龙化石遗址的科学解密等等,都将笔触指向了文化的细节之处。鲜为人知的“曝光”,读来饶有兴趣。

所以,从某个角度上讲,这次主动的拿出“压舱石”般的文化、风景“双晒”,实际上也展示了重庆文化的丰厚家底,也就举证了重庆文化何以自信的依据。由此,这次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也是全面梳理、体系化展示重庆本土文化精彩之处的好契机。重庆文化的丰厚、多元、靓丽也就和盘托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晒”善莫大焉,功德无量。

“双晒”报道具有传播学价值

系统收看、阅读“双晒”报道,我还认为,这是十分宝贵的一次新闻传播案例的大放送,“书记晒文旅”“区县故事荟”“炫彩60秒”三大版块,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共同组成一个区县“文化”与“风景”的交响乐。这些鲜活的文本,将成为大学文化传播专业类的优秀教学资源。这是其一。

其二,所有文本、影像都精心采写、组稿、拍摄和制作,整体语言体系十分生动、形象,这正是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重庆案例。这无疑是一次新闻宣传与传播方式的创新展示。也就是说,我们的宣传如何创新形式,该用什么样的话语体系,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中的新时代,如何做好文化传播,很有启发意义。

其三,几乎所有区县,都不仅仅单纯是为晒而晒,我们还从中看到“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与贯彻,也就是新发展理念。各区县都是以文化、风景为舞台,展示了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提振了市民的信心,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的愿景。所以,各区县的晒,其实又是一次集体的精彩交流,各区县可以由此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演绎精彩重庆的美好未来。

图片来源:东方IC

作者简介:郑劲松,西南大学校工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北碚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诗界》杂志特约主编。曾在《中国作家》《星星》《时代文学》《滇池》《光明日报》《诗歌月刊》等报刊发表诗文、小说300余篇(首),获第二届孙犁散文奖,首届林非散文奖,第二、三届世界华文诗杯新诗奖,首届、第二届重庆晚报文学奖,徐霞客文学奖等,出版有散文集《永远的紫罗兰》。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