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多一些温暖
连日来,各地“煤改气”如火如荼推进,北京、山东等地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和持续的清新空气。“煤改气”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煤改气”在带来环保红利的同时也导致天然气需求大增,价格上涨。近日,多地天然气供应告急。部分民众反映高峰期用气困难,天然气公司供气不足。很多民众纷纷在社交媒体吐槽,称煤改气不仅供不上暖,连原来的采暖方式都被禁止。另外,不少地方在推动煤改气过程中,思维简单方式粗暴。有地方甚至表态“谁卖煤就抓谁,谁烧煤就抓谁”,山西建筑工人污染大气被拘留5日就引发了广泛争议。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民之所想,吾之所忧。一边是难能可贵的蓝天白云好空气,一边是多地涌现的供气困难、采暖困难问题。一边是创优发展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一边是集中取暖所带来的供需矛盾。如何算好经济账和环保账,寻求最大公约数,在惠及千家万户的同时有序推进“煤改气”,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煤改气”的初衷是通过燃气替代燃煤小锅炉,有效治理雾霾天气,促进电气采暖产业发展,消纳富余能源,提升城乡电气化水平,改善城乡用能结构和人居环境。为了整治雾霾,2013年全国大范围推动煤改气活动,覆盖地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当时由于推行过于急躁,以及天然气供应问题,煤改气在多个地方宣告失败。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煤改气”与“中国蓝”遥相呼应,顺应了中国环境治理大势,既是环保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去年以来,各地相继颁布了“煤改气”政策,比如北京确定低谷优惠时段享优惠,山东、山西确定电采暖供热电费优惠,各地改善和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的态度是坚决的,政策是明朗的,效果是可见的。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煤改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好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些人性关怀,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科学论证,少一些主观武断。任何事业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烧煤取暖是民众多年养成的习惯,应该十指联动弹好钢琴,通过广泛宣传把环保变成民众的思想自觉,通过价格手段、供给效应把环保变成企业和民众的行动自觉,而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程琳,重庆涪陵人,2015年7月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6年3月开始参与时评写作,在中国网、紫光阁网、环球网、华龙网、七一网等网站发表多篇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