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绍仑
http://mingjia.cqnews.net/html/node_410712.htm
曾绍仑:塘河古镇的记忆
  2021-12-28

那一年的“五一”节前夕,朋友何江来电话相约自驾游到市郊外找个风景别致的地方玩两天,问我意下如何。我说,老的小的出行,最好选个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地方。何江未加思索地说,那就去塘河古镇吧。

4月30日午饭后,我们一行两部轿车七大人两小孩,从南坪驶往塘河古镇。之前,我们都没去过塘河古镇,同车的何江上了百度导航,很快搜到了塘河古镇。我则在网上搜索了“塘河古镇”,读到了以下文字:塘河古镇位于重庆江津市西南渝川结合地带,重庆市风景名胜区黑石山——滚子坪境内,东北面与白沙镇毗邻,紧靠成渝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西南面与四川合江接壤。规划中的渝滇大通道穿境而过,距江津65公里,重庆112公里。作为渝、川、黔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塘河一带很早就形成了舟马不绝,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沉淀着古镇深厚而灿烂的文明历史。这座古朴苍劲的小集镇,以其光辉灿烂的古建筑文化,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风光如画的优雅环境,成为第三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说实在的,若不是在行车途中闲得无聊,读到有关塘河古镇的文字,事先我还真不知道江津区有个塘河古镇。从南坪出发上四公里高速路口上高速,往綦江方向行进,途中转向江津方向,就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塘河古镇。

走进塘河古镇,感觉与想象中的那个镇相差不几,依山傍水,石板古道,古街凋零,有种破落萧条的境象。我当过知青,无形中与我印象中的第二故乡平昌响滩镇很是相似。近十几年间,镇政府在古镇旁边打造了一条仿古一条街,在桥对岸打造了一个新场镇和新集市。现仍住在古镇老街上大致还有几十户人家,原先可居住数千上万人的老街,而今只有近百人在这里居住了。

我在古镇老街的石板路上漫步,感觉古镇完整地保持了原来的面貌,从江边渡口到建于清光绪13年的古镇清源宫,大致可分为三级,每级大致有数十级石阶梯相连接,无法通车,若要改造修葺老街,只有靠肩扛手提那些沙石、水泥、木材等原材料了。我步行在古镇这些饱含岁月沧桑的石板路上,也在想,塘河镇政府在古镇老街上,也许就要保留古镇破败景象,为了让来客欣赏其古风,或许是靠肩扛手提修葺原材料的修建成本太高了吧。

我内心的感觉,塘河古镇是一个十分美丽而清秀的小镇,她以塘河而得名,古镇是依山傍河而建的,高低错落有致,古旧的房屋和经历沧桑世事的墙壁留下无数岁月的印痕,老街那些石板路被长年从屋檐落下的水滴磨砺的印痕及坑洼,印证了滴水可穿石的真理。我问居住在小镇上的一位老邻居,镇名为什么取名塘河镇。他说,从镇边向东流走的这条小河就是塘河,它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塘河边建镇,自然就叫“塘河镇”。

大家都知道,这塘河多半在地图上难得找到,而塘河古镇却名声远扬。因为,她是“渝、川、黔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塘河一带很早就形成了舟马不绝,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沉淀着古镇深厚而灿烂的文明历史。”我静坐河边思索,看着小河的水静静地向东流去,这塘河也承载着很多关于塘河古镇的故事,以及“沉淀着的古镇深厚而灿烂的文明历史”。

皮匠陈福林

从古镇的老码头进入街口,是塘河老街41号附12号,一位老人正面对我们微笑。我停下脚步,向老人打招呼。老人对我说,他叫陈福林,是古镇有名的皮匠,实际上就是补鞋匠。他说他今年已87岁了,他在古镇生活了六十多年了,见证了塘河古镇的兴旺发达与冷清寂寞。他听说我们来自于重庆主城,一下子来了兴趣。他说,他20来岁被重庆中梁山某煤矿招收进去当学徒,1958年有一天晚上来了两位老乡,一起到煤矿旁小酒店吃肉喝酒,第二天该上班了,他还酣声大睡,结果耽误了当天上早班。那个班下井的有20多位矿工兄弟,就他没下井,结果,那天发生矿难,瓦斯爆炸,20多位下井的矿工全部遇难。唯独醉酒仍酣睡的陈福林逃过一劫。后来,陈福林谈到下矿井就心生畏惧,无法再工作。矿上决定补发他一点工资,让他回老家塘河镇。他说他回到镇上,由于没有文化,不知做什么,后来就跟镇上老皮匠师傅学艺,做了皮匠,他逍遥浪迹于塘河古镇,帮人补鞋做鞋,他曾经有过三次婚姻,现在跟着小的老婆及女儿一起生活,没事就坐在自己家门边发呆,看来去匆匆的路人。我看着皮匠老陈,他虽未修边幅,脸上却红润发光,很是吉祥自在。看着老陈的面容,我仿佛寻找到一些古镇的印痕,我赞赏他那种乐在其中的滋味,我临走时,给了他一点小钱,让他去打酒喝。我向街的另一头走去,皮匠老陈却一直在向我挥手,很远都能听到他叫我“慢走、慢走”的声音。

漫步在古镇老街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我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电视剧、电影剧组在这条街上都有选景,有标识牌可作证,我大致数了一下标示牌,有以下电视剧、电影剧组在这里选景拍摄。如电视剧《母亲、母亲》《幻影》《追踪渣子洞刽子手》《肉中村》《黄炎培》《原乡》《罗龙镇女人》,电影《黑板上的人》等影视片在塘河古镇选景拍摄,当然,这也提升了塘河古镇的知名度。

我们到了街的另一头,就是清源宫,据标牌提示,清源宫建于清光绪13年,宫中供奉万天川主菩萨李冰神像,大门上方凿刻有“显于西土”四个大字。据史料记载,清源宫因川主菩萨李冰父子清理河源,造福蜀中百姓,被奉为神灵,故以得名。塘河镇于2009年开始修复清源宫,投资678万元,于2012年修复,系江津区文物保护点。

就在清源宫旁塘河老街109号,我们一行人有幸见到了百岁老人章焱明和小他13岁的妻子陈多福夫妇。我问夫妻怎么相差十多岁,八十多岁的陈多福婆婆告诉我们,说当时都是父母包办婚姻,见了面才知男人大十多岁,父母包办婚姻是不能退婚的。章焱明老人7岁就随父辈跑船,熟悉大河大水,在大江大河里浪迹大半生,可说曾经沧海。章焱明70岁时,才谋到了在塘河镇摆渡过河船的工作,直至告老回家。现在一家四辈人共处老宅,也其乐融融。与我们同行的白桦女士,她听了章焱明老人及陈多福婆婆的介绍,很有感叹,她对他们四世同堂,生活虽艰辛却乐观长寿的生活态度很是仰慕,她拉着大家与章焱明老人一家合影留念。

我则感慨,这塘河古镇与百岁老人章焱明一样,亲近平和、质朴无华,一定有很多染着时间印痕、沾着塘河水清亮、点缀古镇沧桑的故事等待大家去了解、发掘,然后彰显于世。

 

图/文 曾绍仑

 

作者简介:曾绍仑,网名“可之绍仑”,作家、诗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历任中国兵装集团某大型企业职工大学副书记、副校长、计划处处长、董事会秘书、宣传部部长等职,曾任市级慈善机构副秘书长、宣传部部长,现为市级慈善机构慈善文化基金副秘书长、《重庆慈善》杂志副总编、《南岸作家报》主编。于一九八O年四月开始在《四川日报》副刊发表散文,随后三十多年间笔耕不断,在多种报刊上陆续发表千余篇(首)各类文学作品,出版诗集《雨街》《心路履痕》,作品收录多种文学作品集,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文学作品奖,获中国城市优秀诗人称号。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