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江

游江其人

政治面貌:沙坪坝区政协委员

现任重庆漫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重庆美术家协会第一届连环画插画艺委会委员

沙坪坝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渝中区作家协会会员

重庆市《民盟画院画刊》副主编

《重庆漫画学报》副主编

民盟市委文化专委会委员

从2011年起至今,参与创办编辑《文化磁器口》杂志。(主办单位:重庆磁器口古镇管委会)。

从2014年起至今,参与创办沙坪坝区第一本旅游季刊杂志《文化之旅沙坪坝》(主办单位:沙坪坝区文化委旅游局)。

2016年接受中央电视台著名纪录片《话说长江》重庆——栏目的专访

2016年至2017年,连续两年为国内著名文学月刊《中国图书评论》杂志创作读书漫画封面。

2016年曾在《今日重庆》杂志,连载游江绘本随笔"重庆老茶馆史记"。

2015年为沙坪坝区文化委、旅游局创作磁器口景点系列宣传品(明信片与书签),以此推广沙坪坝区景点,让外地游客能带走重庆旅行记忆。

2016年参与渝中区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国内名家手绘“渝中半岛”。并接受渝中区旅游局特聘出版“渝中半岛”重庆景点明信片,此系列在重庆游客服务中心发行有售。


游江:来嘛!摆龙门阵
  2020-07-01

游江其人:

游江有理想,喝茶又养花。

不谈学问事,别字也无妨。

百草画为友,破屋也成家。

心中不平事,题名“聊斋处”。

偶尔觑红尘,鬼狐俱为友。

听人生笑语,百炼成老妖。

跳出三界外,还在尘世中。

游江说事:

时而走东西,时而穿南北,小小茶馆乾坤大,来人莫要谈国事,是是非非只当喝个茶吹个垮垮。

‌重庆人至今都喜欢天气好点时,找个大树下,扎堆去喝茶吹牛。喝茶在重庆既是一种耍法,也是一种生活,就和重庆人爱吃火锅,喜吃小面一样,已经成为老重庆的日常生活习惯,所以老重庆把喝茶叫吃茶也就不见怪了。

‌说到重庆茶馆,就不能不说茶。重庆巴渝地区是我国最早种茶地之一。唐朝陆羽《茶经》载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三国时魏人张楫《广雅》云:“荆巴间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是历史上最早对重庆种茶、饮茶的记录了。

‌其实在汉晋时早有老茶馆这种称谓,而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品茗场所还是有不同说法,比如:长江流域统称老茶馆,两广多称茶楼,京津习惯叫茶亭。也有地方把喝茶的不同场所,叫茶肆、茶坊、茶寮、茶室、茶屋。不过近几年重庆大街小巷又仿佛出现惯以“某某茶叙”的小资类茶室。时代变了就会有一些旧名词被翻新,要么仿古,要么流行。

重庆人喝茶,开化比较早。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由周公旦作了文字记载而为大家所知道。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爱喝茶。后来流传一天天广泛,逐渐成为风气,到了唐朝,达于极盛。在西安、洛阳两个都城和江陵、重庆等地,竟是家家户户饮茶。

民国期间至今,重庆本土人都爱喝沉年老沱茶,苦荫荫的,颜色如酱油,没有绿茶那样的清香与汤色,有人说任何一种茶,如果消褪最后,老到一定阶段,工艺带来的香气与滋味就会失去,只剩下树种本身的香气与滋味在,留到最后只有木头本味。

听云南朋友周重林说:“沱茶以前叫姑娘茶,隐晦说法是姑娘采摘,其实不是啊,这个沱茶样子像乳房,它另一个称号‘私房茶’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点。‘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不是只有山里人会玩,城里人也会呢。如果用西施壶泡沱茶,那该是人生之巅了吧?”这是重林兄有想象力的说法,也是我第一次听说,本来以为重庆沱茶土渣渣的,而今听专家这么打个比喻,沱茶在我眼中,简直姣若春花,媚如秋月,销魂醉魄。

图/文 游江

鸣家简介:游江,现任重庆漫画学会常务副会长,重庆美术家协会第一届连环画插画艺委会委员,沙坪坝区美术家协会理事,渝中区作家协会理事,重庆沙坪坝区政协委员。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