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运与国运相连。当我们的国家、民族前进征途遇到困难,我们的文学艺术肯定不能身处于事外。
当前,我们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到了最为艰巨的关键阶段。全国美术界的艺术家们,在党的各级组织,美术家、文艺评论家等各级协会及科研教育机构发动下,被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伟大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中。
新华社《用画笔抵抗疫情》、人民网《漫画作枪抗击疫情》,在不时发表呈现全国及重庆的美术家新作。艺术家聚焦“与时间赛跑的”的战“疫”英雄,致敬最美逆行者,以依依惜别家人,以与时间赛跑,以油画、速写、漫画状写白衣卫士,摹写建设工地。他们生动的刻画,让人泪目,让人感佩,让人更加自觉地承担责任。
庞茂琨,彩铅,《天使》
除艺术家外,许多宅在家里的新媒体文艺工作者,也尽好自己的一分责,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如川美百人百画,以招贴设计画,满满正能量创作为抗击疫情鼓劲。诸多宅在家里的媒体从业者也在创作让人们轻松一笑正能量满满的音视频作品。
公益励志海报,胡钰淼
宣传海报 段雨妍
这些实时创作的美术作品,通过网络,在朋友圈、微博转发分享中充分发挥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价值和功能,也充分鼓舞了前线的斗士,传递了大众的感佩心声,舒缓了宅在家里老百姓的紧张心情。
打响疫情攻坚战的当前,美术工作者、艺术家持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持续作为冲在一线的战士,有力发挥主题性美术创作特殊价值和功能,是所有美术工作者和新媒体文艺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及面临的艰巨使命。
首先,要在要在道理上深刻理解何为主题性美术创作。过去很长时间内有观点认为,任何艺术创作都有其主题性,尤其是优秀的作品更有深邃的主题,单独强调主题性美术创作没有必要。这种观点事实上没有注意到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特殊性,也没有注意到主题性美术创作在社会主义中国新旧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价值,及其服务于人民的当下担当。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作为概念,虽然在我国是专用于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旋律美术创作,但她从抗战艺术、革命艺术延展而来,在党性和人民性方面有深厚的承传,她突出地以服务于时代,服务于人民,而区别于一般美术创作。
主题性美术创作首先在题材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要聚焦人民大众当下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意识形态上,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主旋律的创作,它着眼于强国梦,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它的政治立场是坚定的,观点是鲜明的;从服务对象来看,它是服务于党和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区别于一般从属于市场的商业创作或片面的纯艺术创作;在语言形式上,主题性美术作品既要求有创新,但又要确保人民大众看得懂,认识得透,并由此能产生精神的升华和情绪的改变。
当前的疫情攻坚,主题性美术创作要冲在第一线,就需要主题性美术创作有力地发出党和国家的最强音,真正能把大众的态度情感聚焦到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真正能为抗击肺炎疫情前线医护人员在内的所有奋斗者加一把力,鼓一把劲。
其次,要老老实实地在把握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主题中实现有所作为。
主题性美术创作,主题是关键。主题是灵魂,主题决定境界,决定格局,决定创作在人民群众中最终产生多大的影响。主题性美术创作要扎根中国大地,既要有历史性,更要有当下性。既要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历史,人民大众的接受心理集体意识,又要服务于当下国富民强,更要直接服务于当下一个接一个难关的跨越。
困难在哪里,创作就要聚焦哪里,问题在哪里,创作就要盯紧哪里?所以,把握主题需要明确如下关键。
主题性美术创作不是题材决定论,重视题材,却不唯题材。主题性美术创作观点立场鲜明,但不能空洞形式讲大道理;主题性美术创作不搞形式主义,过于注重技巧辞藻,却缺乏深沉情感支撑;主题性美术创作注重以情动人,注重发掘生动、典型形象,强调观者共情与读者共鸣;主题性美术创作强调雅俗共赏,但也强调与时俱进的当代创新。
再次,主题性美术创作要在不断创新中建构深刻人民性的当代性。
中国新时代文艺创造,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主题性美术创作要根植中国深厚民族文化厚土基础上突出“当代性”。
当下抗击肺炎疫情的主题美术创作中,庞茂琨举重若轻地以彩铅,含蓄的艺术语言表达全国人民礼赞《天使》的共同心声,翁凯旋、刘影则以大尺幅写实火神山医院超速度建设大场面,重庆陈树中以连环画方式,广州张弘以速写方式多视角记录医护前线的斗士们。
翁凯旋、刘影,油画,《决战前夜-记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1.00m*3.60m
对于全国人民基本上自我隔离当下,许多文艺工作者也以自己方式在创作、在加油,比如四川美术学院百人百画以招贴、宣传画宣传,全国的新文艺工作者通过网络以各种动图形式宣传抗击肺炎小知识,突出抗击肺炎的决心和斗志。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还推出了沙画的形式宣传抗击疫情。刚刚露面的《武汉城市新宣传片》便是以疫情后整个城市自我隔离的冷寂与全国对武汉的援助大爱的热诚对比的好的创作,简洁、深刻地传达了众志成城后迎来胜利的信心。
陈树中,连环画,《2019nCoV——一线》光影魔术手拼图2.jpg
张弘,速写 ,《武汉七天》
当前,主题性美术创作在完成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迫任务,可以而且必将发挥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一方面是因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全国的美术创作者们和冲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们一样,继承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同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决心。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优秀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见人见物见精神、见家见国见时代,只要急人民之所急,想国家民族之所想,就必定能创作出深刻的、生动的、打动人的优秀作品,成为冲在抗击新冠疫情前线的最强音。
作者简介:郑川,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编辑、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获法学学士、艺术批评与策划方向硕士学位,先后在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美术学系、版画系、公共课教学部、手工艺术学院等部门及院系任职。致力于艺术学与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研究,从事中国美术史、文化史、艺术市场研究,致力于艺术批评写作、视觉文化创意及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等实践,及艺术管理、艺术策划及现代设计史、艺术创业等课程教学。在《南方周末》、《中国教育报》、《美术报》、《艺术评论》、《中国艺术》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著有《当代视觉艺术传播及策划》(人民大学出版社)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