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田里的稻谷熟透,马蹬坝的颜色变得一片金黄。
一年劳作最重要的时候来临,家家户户忙着打磨镰刀、擦洗芊担。哪怕是屁颠屁颠尚不懂事的小孩子,也得告别在黄昏时分牵着黄牛围着村子溜达的悠哉时光,随时准备披挂上阵,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年龄稍大的农家孩子,每天得随着父母下田割谷子。年龄稍小、体力次点的,至少得煮好一家人每天的三顿饭,甚至放牛割草,洗碗喂猪。年龄更小的,只要能走路下田,就还有一项看似轻松的活路:捡稻穗。
只有身体力行经历过,才知道跟在割谷子大人后面捡稻穗并不轻松。
虽说是“捡”,但是能被大人们遗漏的稻穗,并非遍地都是。而是三五几步,才可能有那么一根,在捆绑时不小心掉在了田里。
所以,会捡稻穗的孩子,通常得眼尖手快,才能在不起眼的一茬一茬谷桩子周围,找到三四寸长的稻穗。如果慢了,稻穗就可能沉到了水底,慢慢地霉烂。
天气好的时候,马蹬坝的农户们会把稻田里的水全部放干,田底的土能承载住人再去收割。倘若遇上连绵秋雨,或者半天阳光半天下雨的阴阳天,就不得不挽起裤腿与天老爷争抢农时。
毕竟,熟透的稻谷多在田里一天,就多出几分被雨淋湿霉烂的可能。因此,任何一个专事捡稻穗的孩子,都有可能遭遇挽着裤脚下水田。
此时最令人吃力的,已经不是时而弯腰、时而捡拾的机械动作,而是每动一步,都是一只脚陷进水田稀泥没至膝盖,另一只脚十分费劲地抽扯出来。走不了几步,又必须停下来左顾右盼,不过看的不是周围有无稻穗,而是低头看看裸着的两个腿肚子上,有没有黏糊糊的吸血正欢的可恶蚂蟥。
不过,在捡完一块稻田之后,曾经的辛苦都会被小小的喜悦所代替。
尽管每个小孩每天捡拾到的稻穗不多,敲打下来的稻谷也就最多三五斤,但这毕竟算是“额外”的收成,所以在将稻穗捧着递到父母面前的时候,总会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许。
晚饭桌上多出来的那个咸鸭蛋,通常就是犒劳捡稻穗的勤劳孩子。
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完自家里的每一块稻田之后,马蹬坝的农家孩子们几乎谁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家田地的大小、位置。也只有如此近距离与脚下这片土地深入接触,马蹬坝的每位农家孩子才会愈发地珍惜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每一粒庄稼。
时至今日,每次坐在饭桌旁陪孩子吃饭,最令我紧张的就是,突然有一两粒米饭从他们的口里掉落,我似乎听到了一种被碰伤或摔疼的声音。
图片来源:东方IC
鸣家简介:渝西锋光(ID:yuxifengguang)。“重庆环保形象大使”、中国名博沙龙成员、重庆首届“十佳网络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