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胜

籍贯泸州,现为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1963年生于四川武胜县。诗人、生态摄影师。


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专业。大学时期开始写诗,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


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元胜:不好意思,我又出新书了
  2019-10-25

勐海县是西双版纳的最后秘境,尚未被游客惊扰、相对科学考察也不充分。在数年充分准备后,我开始连续深入勐海县进行田野调查,此为本书的缘起。

旱季尾声,在布朗山拍摄群聚的蝴蝶。看姿势,就知道拍摄不易。

成功拍到艳妇斑粉蝶。艳妇,你没看错。谁取的名字,你给我出来。

其实我觉得紫茎甲才是真有点骚情。

本书也是我的转型之作,放弃之前的小品风格,借鉴《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等博物学家考察记经典,以完整的野外亲历记,记录了在勐海县曼稿、纳板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区(子区)、布农州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苏湖、大黑山等原始森林的考察过程以及各种奇特物种的发现。勐海县的护林员们见证了这个过程。

这是伟大的一天,我增加了7种蝴蝶拍摄个人新纪录。同行的昆虫学家张巍巍和小杨(我在布朗山结识的新朋友)发现了缺翅虫。说到小杨,我在他家后面还发现了蝴蝶岛,堪称中国最容易拍到蝶群的地方。

我在布朗山发现的梅氏伪箭螳,勐海县物种新记录。

本来是严肃的考察,但我经常被虫虫们呆萌的表情逗得乐不可支。

二蝇吃屎蛾,这又是谁取的名字?!咦,你还别说,仔细看看,挺准确的。

梳龟甲同学,你确定你不是来卖萌的?

在苏湖林区,灯诱猎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格彩臂金龟。它有着发达的镰刀般的前足、黄褐色斑点的鞘翅。

被旱蚂蟥偷袭时,我冷静地拍到了这一现场的细节。

我还记录了在野外采食充饥的野果。

记录了第一次在野外看到野生球兰时的激动。

作为蝴蝶迷,每一只第一次看到、拍到的蝴蝶更能在我的内心激起持久的欢呼。这是绿凤蝶,我一直梦想仔细看看的蝴蝶。

红秃尾蚬蝶,深夜、雨中,我在勐宋的蚌岗发现了它。因为入迷的观察和拍下这张照片,我的衣服、头发全淋湿了。

这种野花叫蓝花野茼蒿,蝴蝶的最爱。我对这种移民西双版纳的外来物种,颇有感激之情。全靠它,我才拍到了这只斑凤蝶。远远不止,我在它们的蓝花上拍到了很多种蝴蝶。

水中的燕凤蝶,这是世界上最小的凤蝶,永远看不厌,拍不厌的精灵。

雨中,我也敢拍蝴蝶,因为我专门带了一款防水强大的卡片机。

除了卡片机,手机我也常用的,比如拍这只漂亮的鸮目天蚕蛾。

要说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还是看书吧。这是一本在雨声中写完的书,因为艳阳时我永远穿行在旷野、森林中,深夜也在用手电逐行扫描着身边的灌木,只有下雨时才缩回屋顶下,在雨声中写下刚刚经历的一切。

图/文 李元胜

鸣家简介:李元胜,诗人,作家,生态摄影师,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市级新闻人才,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集《无限事》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我想和你虚度时光》获《凤凰生活》杂志十周年暨幸福荟第三届“美动华人”年度(2015)最具影响力华语诗人大奖……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