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改行,我们马上会联想到孙中山的弃医从政,朱德的投笔从戎,鲁迅、郭沫若的弃医从文,等等。
“跳槽”是职业生涯中常见的事,但改行比跳槽的难度大了许多。为什么要改行,无非是以下两大类原因:一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在原来的专业,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在中国,专业往往是父母或老师选的,当时主要是为了能够考上大学,就以哪门课考得最好,就选相应的专业。我大学学物理,估计就是因为高考时物理考得好,我父亲就让我学物理专业。二是被迫改行,尽管自己也可以在某个专业上继续干下去,但由于工作条件不具备,所以就根据新的工作环境,而改行了。
我本人大学学物理,毕业后教英语,硕士学经济,博士读管理,干过六种职业,可以说是“改行”的“行家”了。我的改行,可以说是两种原因都有,既有自己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
改行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利弊都是很明显的。有利的是,第一,可以结识更多不同行道的朋友;第二,可以积累更多的职业经验;第三,在思维方式上具有“杂交”的优势,从不同专业的角度看问题,也许能够产生新的“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第四,有人说,人生就是体验,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能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但转行对于从事纯粹技术工作的人来说,则是不利的,因为要想在一个专业上有所成就,不是一两年、三五年就可以的,需要更加精深,这就需要长期的积累,而这需要我们更加专注甚至专一。如果不断地改行,那么,你前面专业的积累,基本上就派不上用处了。
所以,是否改行,首先要从自己的条件出发,如果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有天赋,那就应该改行;其次,改行的年龄要早点,这样第一可以降低改行的成本,第二能够尽早进入新的专业,而有更多的时间在新专业中取得成就。
也许你会说,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改行,不是照样过得很好吗?那是的,因为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天赋在哪里。另一个问题是,是不是人人都有某一方面的天赋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就对我们来说,至少可以提供两点启示:
第一,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好地顺应人的天赋,说得简单点,就是“因材施教”。
第二,现在不少家长给孩子报很多的兴趣班,搞得孩子很累。报兴趣班没错,但家长要善于从孩子的行为中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针对孩子的天赋重点培养。比如说,你一开始也不知道孩子的天赋在哪里,第一年报几样,如果孩子对某样特别感兴趣,而且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能力,那就舍弃其他几样,集中让孩子学这一样。如果第一年还没有发现,就第二年换几样试试。作为家长,如果能够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加以重点培养,这无论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
图片来源:东方IC
作者简介:胡伟清(公众号:明亮课堂),笔名:古元、柯博、南湘子。喜马拉雅“胡说清谈”主播,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专栏作家。毕业于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任职。发表专著、论文、中短篇小说、散文、财经评论等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