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程

周鹏程,70后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院西南作家班学员。曾获中华文学年度诗人奖、重庆晚报文学奖、鲁藜诗歌奖等多项奖项。

四川通江人,现居重庆。出版诗集《花开的声音》《迷雾城》《旧年的雪》,报告文学集《青春踏歌》,散文、评论集《永远的影子》。在《诗选刊》《星星》《四川文学》《散文诗》《延河》《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曾主编《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1940-2015》《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等多部文学著作。


周鹏程:回忆我的母亲
  2018-10-1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常常梦见母亲。她有时在厨房做饭,有时在田野锄禾,有时在打谷场碾米,有时在山林里砍柴......母亲依然亲切、慈祥。每一次醒来,我总是潸然泪下。

母亲去世十年了,但是我对母亲的回忆却记忆如昨。

母亲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她的娘家就在我们本县的另一个乡,小地名叫牟家坪,那里的人大部分姓李。相距我们大约五十公里山路。她们有八姊妹,我母亲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大哥,下有两弟四妹,因为家境特别贫穷,母亲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大约是解放后在夜校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李明莲。我母亲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外婆,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她长得什么样子,在母亲年轻的时候我外婆就去世了。我的外爷解放前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当过红军,解放后回家务农,去年才离开人世,享年103岁。对于母亲娘家的人我就知道这些情况。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特别孝敬长者,她深爱她的娘家。我们小时候过年,正月初一总要去外爷家,给外爷和舅舅们拜年,母亲在前面带路,翻山越岭,我和几个哥哥在后面跟着,我最小自然是打着空手优哉悠哉,哥哥们背着礼物满身汗水。后来,母亲年龄起来了,走路不方便,但是每年她必须派我们几弟兄去外爷家拜年,再后来我们弟兄长大,外出求学,忙于奔波,去母亲娘家的时间渐渐地就没有了。

重庆图库 陈朝君摄

我婆婆很早就去世了,爷爷一直患有风湿病,双手颤抖,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记得我读小学那年,我爷爷突然瘫痪了,从此卧床不起。我母亲到处为爷爷请医生,每天为爷爷煎药,喂药,经常给爷爷换洗衣服,像照顾自已的亲生父亲一样。母亲还教育我们说,爷爷虽然生病了,但是你们千万不要嫌弃,相反要加倍照顾好你爷爷。在后来的五年里,我们几弟兄一起帮我母亲护理爷爷,直到1980年他安祥地走了。我感谢有这样一位好母亲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孝!

我父亲在县林业局所辖的最偏远的一个林场工作,一年难得回家两次。靠挣工分吃饭的年代,母亲一个人不仅要带五个儿女,操持家务,还要每天出去挣工分。尽管那时我很小,一些记忆却是刻骨铭心。母亲任劳任怨,从没有抱怨过谁,她起早贪黑,不辞辛劳,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从来不打骂我们,从来不和生产队其他人吵架。她小心翼翼呵护着自己的儿女。记得有一天夜里,我们院子的房屋摇晃比较厉害,半夜大家都往院坝里涌,母亲第一个抱着熟睡的我从屋里出来,我被很多声音吵醒,大家都很惊恐,母亲却轻拍着我说,没事没事!当时谁也不知道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一场大灾难正在其它地方降临,尽管我们那里有惊无险。这大约是我对母亲最早的记忆了,在大灾难面前,母亲永远保护的是自己的儿女!

母亲一生勤劳、朴实、善良,与世无争。我的家乡在大巴山深处,改革开放前那里十分贫穷落后,生活十分艰难。我们村庄的名字叫长林沟,院落叫核桃树,一条从深山奔出的小河划割整个村子,落差极大,院落的屋前屋后生长着许多粗大的核桃树,还有桃子树、李子树、杏子树、梨子树等。小时候,我们五姊妹,我最小。大哥周廷煜,二哥周廷江,三哥周浩,姐姐周廷群。我爷爷是玉字辈,叫周玉荣,我父亲是隆字辈,取名周绪隆。我这辈是廷字辈。全村的人几乎都姓周,所以也叫周家院。我的祖上有个叫周焕的人,做过大官,修有牌坊,留芳万世。精妙的石像雕刻,凶狠的石狮,高耸的桅杆,至今仍在,只是墓被盗宝的人挖得面目全非,内脏已被掏空。

母亲经常鼓励我们要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农门。有一年春天,大哥进了县城读师范,姐姐在区上读高中,二哥在乡上读初中,三哥在村上读小学,村上小学大约有十里路,中午回来很不方便,故只有吃了早饭去上学,我们叫“早早饭”。天还没有亮,母亲就起床给三哥做饭了,听见响动,肚子咕咕直叫的我在床上再也睡不着,就故意把床弄得很响,母亲也给我端了一碗来,这时我发现,“早早饭”是红薯片放在水里加盐煮熟就制作而成。水煮红薯片,我们吃得很香。全村的人一天最多吃两顿饭,吃了“早早饭”的学生中午只有休息的份,空着肚子等放学。

重庆图库李贤华摄

我读高二时,我的父亲突然得了癌症住进了县医院,母亲不得不暂时放下农活进城照顾父亲。有一个周未,我从铁佛中学进城去看住院的父亲,还没走进病房,我在门口就听了母亲不停的抽泣声,父亲低声安慰着她,哄她别哭,说自己得的只是一般的伤寒感冒病,住几天院就会好的。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母亲哭,以前她从没有在我们面前哭过,因为她教过我们一定要坚强。两个月后,医院要求我们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把父亲送回了家,刚回家几个小时,父亲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走时年仅五十五岁。

父亲走后我母亲独身农村20年,依然风里来雨里去。我们也经常回家看她,给她钱,可是她从来不用,还自己做一些农活,不愁吃穿。我在重庆定居后,决意要把母亲接到重庆来住,想让她亨受清福。可是她几次都拒绝了。直到2008年母亲72岁,我们回家我和姐姐哥哥们商量,大家出面说服母亲,劝她放下农活,到重庆安度晚年,最后母亲同意了。也许这是我人生中最后悔的事,母亲并不适应城市生活,心中一直挂念着老家。但母亲又是一个不愿给儿女添麻烦的人,这些想法她永远深埋在心中。在重庆住了不到一年时间,母亲生病了,身体也不如从前,直到最后精神崩溃,我们不得不把她送到医院,三个月后母亲病情十分危重,我们不得不按她老人家的愿望再次送她回到老家,她这一次回去却是永远回到了老屋后面的泥土地里,化作了一块与我们生死相隔的墓碑!

十年了!我的眼里依然满含泪水,我的心里依然饱受巨痛,我的梦里依然回荡母亲的声影。可是我却没有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不是我不想写!是我不知道该怎么用文字表达我对母亲的爱?!是我不知道要穷尽哪些词语才能表达我和我的哥姐们对母亲永远的怀念!

作者简介:周鹏程,70后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院西南作家班学员。曾获中华文学年度诗人奖、重庆晚报文学奖、鲁藜诗歌奖等多项奖项。

四川通江人,现居重庆。出版诗集《花开的声音》《迷雾城》《旧年的雪》,报告文学集《青春踏歌》,散文、评论集《永远的影子》。在《诗选刊》《星星》《四川文学》《散文诗》《延河》《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曾主编《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1940-2015》《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等多部文学著作。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