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石泉苗寨
  2018-03-09

blob.png

一个安静的春日午后,一行人要去的目的地是一个苗族寨子。我们搭乘小船泛舟阿蓬江,转乘小巴士,沿着大山蹒跚而行。上天对酉阳竟是如此的眷顾,造就了桃花源和石泉苗寨这样一个又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石泉是大山深处的一个苗寨,一路上,巨大的奇山比比皆是。这里的人们是怎么在天堑上凿出这样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机耕路的?小巴士在半山腰的机耕路上,画着S形颠簸而行。

我大气不敢出,直盯着前方的路面,生怕一有闪失,将万劫不复。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前遮挡视线的山峦只露出尖耸的顶,回头望来时的蹒跚路,宛若仙女的丝带从天上飘落人间。人一辈子能看到这样的景观,不能不说是一种奇缘。

总算来到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石泉苗寨。石泉苗寨是酉阳苍岭镇大河口村的民宅,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她背靠青山,在斜斜的阳光照射下,整个建筑群在山脚下舒展开来。远远望去,青瓦覆顶,高低起伏,如古堡般幽静而美丽,正眯缝着好奇的眼睛看着这群不速之客呢。

blob.png

在一座座青山簇拥下,石泉苗寨就像深阁中多情的苗家少女,让远道而来的人倍感清新与惊喜。整个寨子有8孔山泉,泉水清冽甘甜,四季流淌,冬暖夏凉。因寨子里全是石姓家族,故名石泉,“石泉苗寨”也由此得名。想象那些洗菜淘米、洗衣撩发的苗家少女,面颊在小溪粼粼的波光中变得香艳红润,偶有一滴汗水静悄悄地滑落,融入小溪,带着苗家少女的体香,远去了。

苗女的服饰美丽,但很繁杂,硕大的银头饰闪闪发光,阳光下发出刺眼的光辉,满目银光,裙摆上的挂饰琳琅满目,这样一套衣物很沉吧。可苗家女子饰物的多寡成了贫富的标志,即便再累,也累得欢喜。

苗寨里至今住着108户人家,500多寨民,分上、中、下寨,共有70多栋木质民居,四合院为主,还有吊脚楼。每栋民居都有一排正房,居中一间为堂屋。家家户户的堂屋正中紧靠墙壁设有神龛,神龛中间高高立着一块“天地君亲师”的牌子,两边则是户主的祖先牌位。神龛则成为家族安放祖先牌位和祭祀先祖之地,一个很神圣的地方,一般禁止妇女、小孩,尤其是孕妇、产妇入内。在苗家人的心里,孕妇、产妇身带血腥,是不洁之身,靠近神龛则有辱祖先圣明。

走进堂屋,便觉得朴素、静雅、亲切可人。那些散发着幽幽古香的门联家训,那些跳跃在神龛上的淳朴灵魂,都是那般超然自得。几百年来,苗寨人依然故我,过着世人向往的田园生活,走着自己的路。

blob.png

苗族民宅除了正房,还有转角和厢房。转角用作厨房,保存着古老的火铺、三脚等,厢房多为吊脚楼,楼上为客房,楼下安放石磨等生活用具。也有寨民把吊脚楼上用来做书房或卧室,楼下则豢养牲畜。民宅门上的木雕精细生动。窗花雕刻精巧,或双龙戏珠,或五谷丰登等,虽然年代久远,失却了最初的色泽,但雕工精美,足以打动人心。明清的房子,苗寨人都随意地住着,不由得让人心生羡慕。要是也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世俗的烦恼也会少许多吧,甚至连寨民家中的日常用具,几乎都是明清时期的祖宗们遗留下来的宝贝,石泉苗寨也因此被誉为“最原生态的古苗寨,独特苗家古民居活化石”。

苗寨最老的房子,是石家第一代老祖建造的,柱子全是马桑树,至今已有500多年。这些古木屋独具匠心,家家筑“苗墙”,均用硕大的顽石砌成,户户立“朝门”,都用坚硬的楠木构造。别看这个苗寨在中国的版图上藏得很深,却是个人杰地灵之地,曾经出过不少秀才、举人,惊叹之余,实在令人困惑不解。当寨民们齐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答案一下子浮出水面,原来家家藏有古书,诸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有的几十本,有的数百本,内容无所不包。而今,从苗寨里走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就不足为奇了。

小小的苗寨还远不止这些宝贝。寨子的后山上,至今还竖着一块清朝皇帝亲赐的“圣旨碑”,是关于一个“孝子剜肉饲老母”的感人故事。相传有位母亲病倒在床两、三年,很想吃肉,可是她家太穷,儿子买不起肉。为达成让母亲吃肉的心愿,儿子悄悄用刀子从自己的手腕上剜下一块肉,煮给母亲吃。这个故事传到皇帝那儿,皇帝便赐给那个儿子“天下第一孝子”的称号。

blob.png

苗族崇拜枫香树。秋季的苗寨被红枫叶染成火红一片。古老的苗寨还流传着“蛊毒”传说,“蛊”在苗族人心里就是一种剧毒,“放蛊”相当于把毒药给人吃。据说,“放蛊”是苗族女人的专利,男人是不上“蛊”的。一旦有人中了“蛊”,会变得神情恍惚,任人摆布。这个被苗寨人传得神乎其神的“蛊”就具有了很强的威慑力。

村口,那棵镌刻沧海桑田的百年朴树,年复一年守护着苗寨人。轻轻抚摸泛着青苔的树干,你的心不由得开始沉寂下来。脚底下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两边,翠意撩人,满眼都是娇嫩的青草。石板缝里还不时冒出几棵嫩绿的新芽,招摇地向你扮着鬼脸。那些弯弯曲曲的石板被昨夜春雨亲吻过后,越发显得光亮了,只是略微泛着幽冷的、异样的淡青。踩在窄窄的石板路上,唯恐自己一不小心惊醒了苗家人满地沉睡的梦。

苗寨小巷幽幽,仿佛隐没在自给自足中,随处可见老旧的屋子,坍塌的屋顶,不少木楼房都已很陈旧了。旧是旧色,但你大可不必为此感到失落,苗寨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古朴,你又到哪里去寻找更质朴的回归呢?她本与自然最近,离凡尘最远。多少个世纪以来,石姓苗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只是近年来,这个古老的苗族山寨已被推在了旅游的风口浪尖上。

阳光流金般洒在了斑驳的墙壁上,将错落有致的木屋映照成一幅剪影,阳光的亮与背光木屋的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光线在炊烟中破烟而来,有种说不出的夺人心魄。时间在游人不经意间一点点溜走了,但苗寨的美丽却越来越清晰、浓郁。当好奇的游客散去,空荡荡的苗寨又回到了宁静,像一位羞涩的苗寨少女,不施粉黛,素面朝天,却也清秀美丽。苗寨还原到最朴素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晚,夕阳透过高大的八角树,洒落到坑洼的石子小道上,阿妈弓着腰背着满满一背篓红薯,上面还高高地堆放着绿绿的葱;另一位阿妈悠闲地坐在一块光溜溜的大石头上,双腿不停地晃动,石头上放着一把刚从地里掐来的嫩嫩的青菜苔,看得人直流口水。

blob.png

美丽的自然风光陶冶了这里的寨民,只要游人诚心相邀,男女老幼都乐意为客人亮开嗓门唱上一曲原滋原味的苗族情歌,热情的主人还会为你奉上亲手酿造的苦荞酒,捧出香咸的苗家腊肉,你想不醉都不行。

苗寨的歌舞迷人,常用来表达耕作、丰收和爱情等。农闲或缝节日,苗寨同胞会在一起载歌载舞。苗舞的节奏十分欢快,起舞时,满身的银饰叮当作响,和着音乐的节拍,铿锵有声,那场面尽是歌舞的海洋。苗家姑娘还会跟游人对唱情歌,她们张口便来。夜风拂面,苗歌萦绕耳畔,寨子的上空缭绕着欢乐的气氛,久久不肯散去。

只是这样的景象,随着中国打工浪潮的无孔不入,即便这重重大山,也难困住年轻辈苗家男女的心,他们向往大山外面的生活,纷纷涌入喧嚣的城市。如今来到苗寨还能听到的,是阿婆阿妈们的哭嫁歌、劳动歌、木叶情歌等。当她们扯开嗓门唱这些快要绝版的老歌时,或许是走了调的,但绝对是原生态的。

春的气息撩拨得人有些骚动不安。苗寨宁静的夜晚,有谁不眠于相思长夜,独自品味风花雪月的水边荡漾而过的每一折清波?有谁又在远隔千山的他乡,仰望残缺的月亮发呆?此刻,唯有苗家墙头偶尔窜出的姹紫嫣红的花枝,幽幽地在风中摇曳。


作者简介:阿黛,音乐系毕业,新闻系深造。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江北区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第四届优秀创作员、鲁迅文学院西南作家班学员,曾多次做过模特大赛、阳光公益等活动的评委。

2015年,阿黛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泸沽湖周边山区的唯一作家,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摩梭女儿红》也已纳入云南省重点扶持作品。

阿黛致力于原始摩梭母系文化研究十余年,完成长篇小说《摩梭密码》《摩梭女儿红》,诗集《指尖上的痛》《泸沽湖情思100首》等,揭秘了泸沽湖原始母系氏族的生存状态、走婚习俗,以著书立说的方式记录着正遭受外界巨大冲击的摩梭母系传统文化,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大贡献。

《摩梭密码》于2009年出版,这本揭秘几乎与世隔绝的女儿国摩梭人神秘而原始生活的小说,使阿黛获得了“最佳文化底蕴奖”、“巴蜀青年文学奖”和“中华十大最具创新力文学艺术工作者”。

微信图片_20171127111942.jpg

版权,新.jpg

扫二维码下载新重庆客户端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